民俗对的纹身的诸多忌讳
纹身禁忌便是很普遍的一种。据说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过纹身的历史。现代学者一般认为,纹身是民族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种风习。方法是用针在人体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的形状或几何图形。有的染色,有的不染色,一般用作图腾标志。《庄子.逍遥游》中有言:“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纹身,无所用之。”许多史志典籍中也都记载着少数民族纹身的风习。直至现今,傣族、基诺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中还在流行此俗。纹身一般从十五六岁开始。许多人一生中文刺数次。男女都有,女的大都只黥刺小腿部,花纹与衣服上宽阔的边饰图案相仿;男的在臂部、腿部都有,图形有动物、花草、星辰、日用器物等。纹身的图式表现着某种具体的意象。这些具体的意象又凝聚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的意义,与族群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宗教观念、民间信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指出“纹身是一部镌刻着痛苦与意志的精神现象学”。解释纹身功能的说法大致有:美饰说、尊荣说、吸引说、巫术说、标志说等五种。与纹身禁忌信仰相关的主要是巫术说和标志说。例如基诺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就有忌不纹身的信仰。他们认为一个人如不纹身,死后就不能进鬼寨与祖先聚合,而只能当野鬼。这当然是一种族类认同的信仰。除此之外,在自己身体上刻出文样,标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是否也有让常常会离开肉体而出游的灵魂返回自我时不致认错、不致犹豫不决的含义呢?如果是有这层含义,那么,不纹身就有灵魂走失的危险了。还有的民族把纹身视为抵御侵害、防止祸患、增强自身魔力的一种办法,这就有巫术的作用存在了。台湾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妇女婚前都要“黥面”,即在脸上刺上三道蓝色花纹。有的在前额和下颏刺上放射形的粗蓝纹,夸示自己善持家,有本事,会织布等。男子下颏也要刺上一条蓝纹,表示威武勇敢。实际上这些纹身的行为除了美饰的作用而外,也还有着一种巫术的作用,他们相信,“黥面”的结果会使自己增强应付新生活的能力,并且确保自己不致受到陌生人的伤害。如果有谁文刺了不该文刺的纹样,也是要受到惩罚的。因为文刺的不同纹样具有不同的意义。高山族中纹身还有许多具体的禁忌。如泰雅人纹身者必须是处男、处女。私婚者禁忌纹身。纹身施术中禁忌孕妇及其丈夫探视,否则以为伤口会血流不止。纹身创口未愈合前,禁忌与外人相见。一般妇女在月经时不施术,同族中有人死亡不施术,家族设陷阱狩猎不施术。如果违犯这些禁忌,纹身就很难取得成功。排湾人还有月朔日不施术、有人打喷嚏时不施术、放屁不施术等等禁忌。以为月朔时纹身,刺处会化脓;打喷嚏、放屁时施术,灵魂会闻声脱走,不安全。赛夏人和泰雅人还规定纹身施术前不能吃兽类的鲜血及内脏,否则纹身时出血多;不能吃锅巴,否则皮肤会硬化,受术要痛苦;不能吃盐,不可抽烟,不可吃橘子,否则花纹会变颜色。不能吃鱼或竽头,否则,创口会发痒。排湾人鲁凯人在施术后至创口痊愈前,不可吃米饭、猪肉、盐、豆或烤白薯,只能吃蕃薯、糊糊和其他蔬菜。泰雅人在纹身时还不许家人穿花衣服,尤其是红色衣服。汉族也有纹身习俗。例如《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以及其他习武人的纹身等都是这种习俗的残存。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纹身还作为等级身份或作为秘密会社成员的标志。总之,凡强调纹身的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纹身的禁习风习。只是那些纹身风俗早已消退的族群,才不见了纹身禁忌的桎梏。时下偶见于中小学生,或者男女青年间的臂花、胸图就更是兴之所致的游戏之作了,谈不上纹身,更谈不上纹身禁忌了。不过,能否认为它也是纹身风习的某种残留遗迹呢?我想,也是可以这样看待的。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