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摇篮”地的缔造者
在全世界近1.2亿客家后裔中,十有八九皆称其一世祖来自福建宁化石壁这个“客家摇篮”。最多时,石壁居住了150多个姓氏的世祖。而这“客家摇篮”的缔造者巫罗俊却鲜为人知。
隋朝,福建宁化石壁是个群山环抱,森林茂密之地。居住的只有为数不多的畲族、古越族和少量汉族人,他们刀耕火种,过着原始的生活。
在西晋永嘉“五胡乱华”之后,武艺高强的中原人巫罗俊从山西平阳辗辗到了福建宁化。巫罗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率众辟土开山、垦殖开发。巫罗俊成功垦殖开辟了近千里地。同时,“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居奇获赢”,让这个偏僻的山区和繁华的吴地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商贸来往,从中获得利润。接着,巫罗俊又在当地开采矿藏、烧制擂茶,修建桥梁、学堂,使这一带的经济繁荣起来,在巫罗俊的带领下,当地住民不仅解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过上殷实生活。
隋末,群雄并起、战火纷飞,南朝统治闽中的陈宝应和江西临川的周迪两大割据势力余部趁机作乱,时常拦路抢劫,甚至打家劫舍,奸淫妇女。巫罗俊率众奋起反击,筑堡自卫,使土寇不敢侵犯。附近饱受土寇侵扰之苦的居民纷纷逃进巫罗俊所筑的城堡生活。
这块当年的“蛮荒地”吸引了周边汉人和土著居民“远近争附之”。并成为后来南迁汉人投奔的目的地,最终形成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客家摇篮”。
唐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封巫罗俊为威武侯,成为当地客家人的领袖,并赐尚方宝剑。
巫罗俊及其世袭侯位的子孙,借助唐天子所赐的尚方宝剑,在这一地区建立起稳固的统治权力和领袖地位。在巫罗俊及其后代的长期治理之下,宁化石壁社会稳定,经济腾飞。对于散居在附近,不断遭受战乱威胁以及土寇骚扰的汉人,纷纷举家迁入宁化石壁居住,并以能在石壁居住为豪。
随后,在数百年间发生的几次大迁徙运动,中原和江淮汉人都以宁化一带为南迁的目的地。当时流传着“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的说法。巫罗俊辞世后,唐高宗特降旨在宁化县建“青州公祠”(俗称土地祠)。后来由于在这个“自由王国”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人多地少的局面,一些富有创业精神的客家人又开始寻找新的开拓之地,他们以这里作为新的起点,迈出坚实的步伐,走遍全国,而后又飘洋过海,奔向五洲四大洋。
因此,开疆始祖巫罗俊被后人称为“客家摇篮”地的缔造者。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