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铁笔居士2024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提升运势,开拓人生|!! 2021-9-2
易德轩承接风水装修设计业务,真正风水大师和专业装修设计结合! 2021-9-7
易德轩2024龙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2-2-11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民间习俗 黄历占星 风俗民俗 测字运势 民间禁忌 生肖运势 鬼神传说 化解太岁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民俗主页 >> 化解太岁 >> 春节漫谈
春节漫谈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12生肖民俗文章) 浏览次数:1499次 更新日期:2013年2月6日 >> 进入社区

春节漫谈
 

         虽然“春节”正式成为中国农历新年的名字只是近百年间的事情,但是,有关“春节”的历史却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如同脚步一样,既厚重又轻灵地迈过神州大地。

“春节在古代一直叫‘年’,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新年。老百姓叫‘大年初一’,文人学士叫‘元旦’、‘元日’。”北京大学民俗学副教授陈连山说,“虽然辛亥革命之后引进阳历,春节丢掉了‘元旦’的名字,但仍然是我们最大的节日。”

农业生产催生春节习俗

世界上似乎很难找到另一个节日,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快乐、祥和,而且时间跨度那么长。虽然精确地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春节更像一次漫长的假日狂欢。

北京旧时的童谣这样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至于春节的结束,一般都认为要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腊八到元宵节,算起来竟有一个多月。节日的高潮,便在除夕之夜和正月初一。

今人邓云乡在《增补燕京乡土记》中,曾生动地描述了一番北京年夜的“协奏曲”,是“噼啪”的爆竹声、“噔噔噔”的剁饺子馅儿声和各路铺子里“噼噼啪啪”算盘结账的声音。如今,结账早已不用算盘,剁馅儿声音亦不常闻,只有烟花爆竹的声音还伴随着人们的说笑,迎来一个又一个新年。

“关于春节起源,由于远古时代文献缺乏,具体起源时间很难考证。学术界有过几个假说,例如‘腊祭说’、‘巫术说’和‘鬼节说’,都没有充分论据。”陈连山说,“但是,我们可看到春节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岁’字原来是一种斧类砍削工具,用来收获庄稼,也用于收获后的杀牲祭祀,‘岁’渐渐成为该祭祀的名字,最后,‘岁’成为一种时间段落标志。‘年’字也如此,《说文解字》的解释,‘年,谷熟也。’后来也发展为时间段落标志。《尔雅·释天》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说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产生了年的概念。确定了年的长度以后,一年的开端就是新年,慢慢就演化出过新年的习俗。所以,新年或者说春节,无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陈连山说。

守岁在唐代流行全国

所谓“一夕变冬春”,在春节里最易勾起中国诗人心绪的,大概就是完成辞旧迎新的除夕了。“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这是唐人的诗句。

而与除夕密切相关的节俗,便是守岁。

“晋朝已经出现守岁习俗。晋人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到唐代,守岁习俗已流行全国。”陈连山说。

从唐太宗李世民传世的几首诗歌来看,唐代过年,皇帝会召集近臣一起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正是出自李世民的“御制”。

在除夕守岁一夜时光里,古人何以遣怀?“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这是唐人孟浩然的婉约;“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这是清人赵翼的豪放。

宋代诗人陆游有一年过除夕,正赶上下雪,他很高兴,写了一首《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也有像明代文徵明这么“另类”过除夕的人,“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当然,更多的还是欢乐。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写过一首《除夜有怀》诗,有“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两句,似乎大家可以在守岁时玩一些类似射覆猜谜式的小游戏。

更早的春节节俗记载,可以到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寻找,“爆竹”、“桃符”、“屠苏酒”等传统春节意象,都已走进当时人的记忆。

体验存在的行为艺术

清人沈太侔《春明采风志》记载:“凡年终应用之物,入腊,渐次街市设摊结棚,谓之蹿年。如腊八日前菱角、米、枣、栗摊。次则年糕、馒首、干果……太平鼓、响壶卢、琉璃喇叭,率皆童玩之物也。买办一切,谓之忙年。”可见当年北京过年内容之丰富。

明人袁于令写《隋史遗文》,交代主人公秦叔宝在一番“卖马当锏”的惨淡际遇后,客居在潞州好友单雄信的农庄,“到了除夕,雄信陪叔宝饮到天明,拥炉谈笑,却忘了身在客乡。叔宝又想着功名未遂,踪迹飘零,离母抛妻,却又揪然不乐。”秦叔宝日后与战友尉迟恭一起化作门神,走进千家万户,几乎成了春节最重要的符号。但《隋史遗文》是叙述秦叔宝未遇时节的小说,这番过年景象,恰如宋人苏洵的诗:“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

无论欢乐还是乡愁,无论新景还是旧诗,在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留下的历史记忆里,人们更多看到的还是一种沉淀下来的感情——特别是在除夕夜,在这个时空交错的特定节点,故乡、亲人、未来……常常混合成一种奇妙的领悟与感动。

相比起来,当代人往往会有一种“年味淡去”的感觉,不少人为之伤感,认为伴随现代文明而来的快节奏与物质化,冲击了本该更加温润的心灵世界。

“这种感受比较普遍,问题是怎么看待。”北京大学民俗学教授陈泳超说,“随着经济条件提高,春节原先负载的‘非同寻常的物质享受’功能,自然会‘领土尽失’。‘年味淡薄’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人们每天生活越来越相似,反而失去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原先春节带来的高峰体验。”

陈泳超说:“我建议多回头看看、学学传统节日习俗。比如除夕团聚守岁,那是血缘关系的温情展示;比如拜年,那是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得以温习的大好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不就这些吗?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节俗是传统中每个人体验自己社会性存在的行为艺术。当我们用心去体会那些细节时,我们自然会感动。”

慎终追远教人尊重和感动

传统春节负载着两大功能,周期性物质满足和家庭伦理亲情意识的强化。体现这些功能的,便是节俗。千变万化的春节习俗总是围绕着这些功能展开。

春联取代了桃符,见面拜年改成发短信,人们也许再也不去喝一种叫做“屠苏”的酒……虽然有不少春节的节俗正在中国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的节俗在兴起。

“这些新节俗大体上仍然发挥着与传统节俗类似的社会功能。”陈连山说,“春节习俗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趋势,使传统节俗的信仰色彩不断淡化。比如,最初用以驱邪的桃木板简化为表达吉祥祝愿的对联,而现在的楼房很少有宽门框,连春联也无处可贴了,于是很多人改贴‘福’字斗方,但是其所表达的意义却是跟春联一样的。第二,新技术发展使联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不见面就无法交流。现在电话、手机和互联网使人们可以跨越时空进行交流。”

此外,传统春节习俗具有很强的社会整合功能。其中祖先崇拜、尊老爱幼、社区互助等内容,通过一年一度的反复展示,很自然地传给下一代,从而完成一种社会教育。

“最重要的主题、也最有教育意义的,是慎终追远。”陈泳超说。

“最古老的过年用词‘年’、‘岁’、‘祀’等,都带有浓厚的祭祀仪典的色彩,有些是集团性的,比如祭祀农业神,后世则更多以家族为单位和对象,也就是祭祀祖先。”陈泳超说,“一年到头,你成也罢、败也罢,也无论高兴、沮丧,总得停顿一下,好好想想,毕竟你还有幸活着,所以你得感恩,感念着祖先的恩德,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慎终追远的心态。祭拜、供奉之类的仪式千姿百态,细节差别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细节中,都包含着你生命的过往形态乃至于原始基因,它教会你尊重和感动,也带给你安全和踏实。这就是《论语》所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重要的不是祖先的神灵有没有,而是在不在你的心中。”(
 


@-----------------------易德轩提示-------------------------@

易德轩今日生肖运势播报专版,每日生肖运势查询,欢迎大家到(今日运势版)查看。易德轩2023年化太岁锦囊开始热销,欢迎有需要的到【易德轩吉祥商城】查看下单购买。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执议:【问答热议】

·下一篇民俗文章:过年还是放花盒 好

相关文章

生肖运势 易德轩
生肖运势
生肖运势 易德轩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