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我们不能不做的几件事
随着炎热的夏天来到不知不觉四月已经过半,过了四月很多五月又迎来了一个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如同其来由和传说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以竹筒盛装糯米饭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后来又担心被鱼吃掉,便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有吃粽子的习俗。
(二)赛龙舟
据记载,赛龙舟始于西周时期。相传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也就划得愈快愈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百姓试图寻回屈原的尸体,但却失败,于是纷纷划船江中,以桨击水,敲打锣鼓,驱赶江中鱼虾,免得屈原的尸体给鱼虾食掉。赛龙舟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
到了唐代以后,朝廷下令纪念屈原,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千年以来常盛不衷。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演变成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固定举行龙舟竞赛,近年来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三)悬挂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问,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面帽丑陋,应考不第,便自尽了。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四)悬挂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榕枝、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在我国古代一直是药用植物,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菖蒲为天中五瑞之首,叶片呈剑型,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用以插在门口可斩千邪。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
而榕枝在民间的意义是可使身体矫健,如诗句中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五)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中国长江流域地区很盛行。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加上《白蛇传》的故事,白蛇精由于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仿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六)佩带香包
端午节小孩佩挂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点缀之效。香包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其他
其他习俗尚有台湾的“打午时水”的风俗,亦即汲取端午节中午的井水,据说有治病的疗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气。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