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道觀介绍
道教的廟宇有很多名稱,或稱宮,或稱觀,或稱廟,或稱道院,都是供奉、祭祀神靈及道士修真養性的場所,而宮觀是道教廟宇的通稱。
由於道教重視名山,相信名山有神仙棲止,而且名山環境幽靜,適宜修行,故早期的道士喜歡選擇野叢林建草廬而居。後來一些道士受到朝廷的禮聘,皇帝為其在都市中建造修行之所,稱為道觀。
隨著道教的發展興盛,在名山和都市中都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道觀,裡面雕塑著眾多神像,因其格局似宮殿,故稱為宮觀。道士們棲居於宮觀中,從事修煉、祀神活動;普通信徒也常常到宮觀中燒香、拜神。
道教的宮觀建築,在繼承中華民族建築傳統的基礎上又同時注入自身的審美思想和觀念,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建築於平原地區的道觀,其佈局有兩種形式:一是按中軸線前後遞進、左右均衡對稱展開的傳統建築手法;二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確定主要建築位置,然後再圍繞八卦方位放射展開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築手法。
至於建於名山的道教宮觀,則結合奇峰異壑、甘泉秀水以及參天古樹等自然景觀靈活佈局,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太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形成了自然山水與建築自然融合的獨特風格,其建築群,給人以地設天成之感,宛如蓬萊仙閣一般。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