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厌胜物
清代端午节的厌胜物已从古代朱索桃印、艾人、五彩缕、赤灵符中滋生出更多的新的厌胜物,但其中驱邪除秽的根本意义没有变。
(1)天师符
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每逢端午节,北京一带的街面店
铺,都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
悬而出售。人们争相购买此物,并将其粘贴在中门,以此避灾驱邪。天师符
一般为端午节那天贴挂,于五月初六日撕去。很明显,这一厌胜物是由古代
朱索桃印、赤灵符演变而来的,增加了更形象的文化内涵。
(2)彩葫芦
这是一种流行于北方地区的端午厌胜物,它是用五色彩纸折叠成形后,
用剪刀剪裁或浆糊粘贴而成的。有圆形、方形、菱形等多种式样,下缀以彩
穗,挂在房门上。这些被剪成的“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
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①
这种厌胜葫芦还被深闺中的巧女用绫罗制做成葫芦状的小巧之物,配以
小虎、粽子、樱桃、桑椹等,用彩线穿为一体,然后于端午日悬于姑娘的钗
头,或系在小儿的背上②。
这是古代五彩缕的变体,使这一抽象的、简单的厌胜物注入了更生动形
象、丰富具体的内容。
①参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②参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3)染指甲
清代,此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端午日,年轻妇女要摘凤仙花,并将
其捣成汁,然后用它涂染指甲,直至指甲染红为止。通常要依据年龄来确定
染指的多少,小女孩一般十指均染,年龄稍长者仅染无名指和小指①。民间
认为,染指可以避邪,加之染指亦美,故形成风气。
此外,端午的厌胜物还有插于门旁,以禳不祥的菖蒲、艾子;为孩子特
制的百草袋,绣有花果图案的彩色肚兜,缠在手、脚、颈上的五彩线;用菖
蒲、艾等熬制的沐浴水等等。
(4)恶五月的禁忌
自古以来流传着五月为“恶月”、“毒月”之说。民间认为该月毒虫滋
生,瘟疫流行,易得病灾,因此形成了许多禁忌。至清代,五月禁忌沿其古
俗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该月不迁居、不糊窗隔②的禁忌习俗。
北京一带民间流传端午日井水有毒之说,故该日禁忌从井中汲水,每户
都要在前一日争相汲水,蓄满缸釜③。
上海一带忌讳称恶,故称善月。
①参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②参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③参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