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铁笔居士2024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提升运势,开拓人生|!! 2021-9-2
易德轩承接风水装修设计业务,真正风水大师和专业装修设计结合! 2021-9-7
易德轩2024龙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2-2-11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民间习俗 黄历占星 风俗民俗 测字运势 民间禁忌 生肖运势 鬼神传说 化解太岁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民俗主页 >> 黄历占星 >> 阳历和阴历 农历为何没有“闰正月”?
阳历和阴历 农历为何没有“闰正月”?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12生肖民俗文章) 浏览次数:1345次 更新日期:2019年12月19日 >> 进入社区

阳历和阴历

阳历和阴历 农历为何没有“闰正月”?

  古代计时用语例说

  日晷

  又名“日规”、“圭表”,古人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晋书·鲁胜传》:“以冬至之后,立晷测影,准度日月星。”时古人称时也为“时辰”。自汉起,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名之,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亥时,每时辰合现在两个小时。

  更古人计时的一种单位。古人代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夜约戌时入更,也就是晚上7点开始为一更天,约两个小时,亥时(21点至23点)为二更天,半夜子时为三更天,丑时四更天,寅时五更天,天将明。

  点古人计时的一种单位。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为五点,每点约合现在的二十四分钟。鲁迅《阿Q正传》:“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的河埠头。”刻计时单位。古今计时单位中都有“刻”,只是每一刻的长短略有不同。古人用铜壶滴漏计时,将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刻约十四分钟多一点儿;今天用钟表计时,一小时分为四刻,每刻十五分钟,每昼夜九十六刻。

  刻漏古人发明的一种计时仪器,也叫“漏刻”、“漏壶”、“壶漏”、“铜壶滴漏”。刻漏与日晷在我国起用较早,历代所用刻漏种类也较多,大致有两大类:单壶和复壶。单壶较早,只一只壶贮水,计时短且精度低;复壶中较著名的要算元延年间的了,这种刻漏有四个铜壶,由上而下,互相迭置,上面三个壶底有小孔,最上一铜壶盛满水后,水即逐渐流入以下各壶,最下一个壶内装一直立浮标,标上刻有时辰,水渐高标也渐升,看标可知时辰。贾公彦《周礼正义》引东汉马融的话说:“漏凡百刻。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冬至:昼则四十刻,夜则六十刻;夏至:昼六十刻,夜四十刻。”梁启超《谭嗣同》:“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漏”即“刻漏”,“漏三下”指三更时。香篆古人用的一种计时器,亦称“百刻香”。这种香,形似篆文,故名“香篆”。因燃香长度与时间推移成正比,香长可分十二时辰,又分一百刻,总共燃一昼夜,所以又名“百刻香”。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用以打更的器具,也称“刁斗”。铜器,像锅,三足一柄,白天用来烧煮食物,夜晚用来打更报时。《博物志》:“番兵谓刁斗曰金柝。”《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农历为何没有“闰正月”?

  我国的农历由来已久,其渊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历"之称。农历平年为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这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你可知道农历的闰月是如何设置的,为什么闰月设置在夏季的多,设置在冬季的少呢?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从未有过闰正月,因而也就没有"闰春节",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还得从地球和月亮的运动情况谈起。

  年、月、日的定义

  自古以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而要计算时间,就必须引入时间的单位。人类的一切活动又都是在地球这个舞台上进行的,因而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现象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用作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这就是"日"。地球绕轴自转一周为一"日",它是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就是"年"。地球公转一整周为一"年",这是四季变化的周期。最后,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我们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月"。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的,天体的运动也不例外。无论是地球的自转、公转,还是月亮的运动,都需要相对于一些参考点来加以观测。因此,在天文学上由于所用参考点的不同便有不同的"年"、"月"、"日"。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日"每天长度相等,称为平太阳日。平太阳日已经不是一种自然的时间单位,它是假定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形、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垂直时,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决定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称为回归年,它的长度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最后,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长度等于29.5306平太阳日。显然,年和月的长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问题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利用年、月、日这三个单位来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数,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数如何确定,以及置闰的规律等内容。

  阳历和阴历

  历法中年和月的长度是日长的整数倍,它们不再是时间的自然单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的每一历年都接近于回归年。在一长时间内,历年的平均长度应尽可能与回归年相等。在这一前提下,每年划分为12个历月,它们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因此,在阳历中,便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一年365日。

  很明显,如果阳历的历年长度每年都为365日,那么由于每一历年比回归年长度短0.2422日,长此以往,差数不断积累,季节就会不断向后推迟。比如,经过720年后,积累差数达到半年左右,那时春分出现在十月,而七月则成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这样,必然会造成寒暑颠倒,岁时混乱。为了克服这一点,阳历规定设置闰年,闰年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称为平年。置闰的规则可用三句话来表示: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如1900年,2000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其余的年份为平年。于是在400年内计有闰年97年,平年303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和回归年的长度只相差26秒,经过三千多年后才相差1日,这是很精确的了。现行的阳历为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在公元1582年所颁布的,并且从第二年起陆续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因而又有格里高里历或格里历之称。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依据月亮运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种历法。制订阴历的原则是使每一历月都接近于朔望月,历月平均长度应等于朔望月。然后,使历年的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阴历的历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间,以使历月平均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当然,这样做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在目前伊斯兰教徒所采用的回历中,规定在360个历月(即30个历年)中大月占191个,小月为169个,从而在历月和朔望月的配合上作了很大的改进。

  纯粹阴历的历年也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354日,包括六个大月和六个小月。闰年355日,在十二月末增加一天,包含七个大月和五个小月。这种历法并不照顾到历年平均长度和回归年长度的配合,久而久之,两者相差甚大。比如说,对于用阴历记年的一个68岁回族老人来说,实际上他只过了66个春秋。

  由于阴历的根本特点在于历月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每个日期就必然与一定的月相相对应,比如阴历十五大致就是满月。阳历的月是不能反映这一自然现象的。但阴历的历年则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因而已很少为人所用。

  阴阳历和节气

  阴历的历法完全根据月亮的运动,阳历则完全依据地球的绕日公转。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历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太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阴阳历"。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和回历一样,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就是所谓月建。但农历历月的安排却不同于回历,回历中大小月机械地相间排列,而农历的月建大小则要经过推算后决定,比回历更为精密。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靠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实际上19个回归年=6939.60日,而235(12×19+7)个朔望月=6939.69日,两者仅差2小时9分36秒。为了进一步说明农历置闰月的规则,我们先要来对节气作一番解释。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历的一大特点。由于长期以来把农历称为阴历,因而不少人都误认为节气属于阴历,实际上节气完全取决于地球的公转,可以称为是阳历的一部分。节气反映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它们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运动时所到达的不同位置。规定太阳黄经等于零时称为春分,以后黄经每隔15°设一节气,共有24个节气。从春分开始,依次为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蜇。正因为如此,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例如,春分总在3月21日或22日。少量变动由阳历历月长度不等以及闰年增加一日而引起。相反,节气在阴历中的日期却是变化不定,同一节气在阴历不同年份中出现的日期前后可相差达一个月。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节气属于阳历而不是阴历。

  农历的置闰规则

  24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两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代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采用的称为"定气",即按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一周360°,两节气之间相隔15°。由于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采用定气时可以保证春、秋两分必然在昼夜平分的那两天。

  农历置闰的方法同中气的划分和采用定气方法密切相关。由于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约为30.5日,而阴历历月平均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如此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一个月被规定为"闰月",作为该月所在农历历年多余的第13个月。既然节气严格按回归年长度周而复始地出现,根据上述规定来设置闰月必然能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法就是这样来置闰的。

  由于定气方法的采用,冬季一节一气的平均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可达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在公元1821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农历闰月74个。其中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月一次也没有,而闰五月最多,达16次。无怪乎我们碰不到闰正月,也过不到"闰春节"了。

  北京时与地方时,早子时与夜子时之辨

  目前命理界有观点认为子时有早子时,夜子时的区分,以及北京时间与真太阳时(地方时)的区别。关于这个观点,无极心法是不采信的。也就是说无极心法一入子时则换日柱,而且我们一律应用该地区的法定时间对中国大陆大多数地区法定时间是北京时间。

  古代创立命理学的时候就没有早、夜子时之辩,是因为经济不发达,时间观念不太重要。步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特别发达,时间就是金钱的时间特别重要而造成的。坐火车,要全国统一’时间,乘飞机,全世界必须统一时间,年月日时为计算时间的单位,每一天的分界线,规定是0点0分,例如23点59分59秒还属今天,0点01分开始(应该是0点01秒开始)就算明天了。这是时间常识,人人皆知的。命理学上的一个时辰是2小时,子时是23点到1点,换成公历,则子时所在的时辰属于两天——第一天的结尾1小时与第二天的开头1小时,所以就出现早子时与夜子时的问题了。正因为国际公历以O点0分作为两天之间的分界点,所以今天有些命理学者在其著作中都承认要分早、夜子时,也都主张早子时换日柱,夜子时不换日柱。正因为如此,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无极心法体系采用入子时即换日柱的作法,即23点00分就用次日的日柱。

  以0点0分为两日的分界线,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公历日子分界法。现在世界各国使用的历法,大概分为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我国还有个历法叫干支历,八字的排列就用的干支历)阴历又叫回历,阳历又叫公历,阴阳历是阴历和阳历相结合的历法,我国叫农历。公历每年12月,以1月1日即元旦为新年的第一天,以每月1日为这月的起点,大月31日,小月30日,2月平年28日,闰年29日,日与日的分界线以0点0分为标准。农历每年十二月,三年一闰,五年再闰,以正月初一即春节为新年的第天,以每月初一日为一个月的起点。而我们命理学上所采的历法,既不是阳历,也不是农历,而是应用干支历姑且叫作命学历吧。在命理历中是以立春为新一年的第一天,以月节为每个月的起点,即以立春换年柱,以月节换月柱,既不是以元旦、春节换年柱,也不是以每月1日、初一换月柱,所以,以子时为一日的交界时,即子时换日柱实际是命理历法的规则。而绝不能把子时拆成两半,来给子时之半换日柱。其实,那种取子时之半——早子时换日柱的作法,实际上是混淆了公历时间与命理时间的不同。注意你自己是在学命理,不是在学历法。命理学,一千多年以来,就已经有了套非常明确的命学历法原则与具体分法,不过,仅仅是没有命学历这个名字而巳。命学历法规定得非常清楚明白:立春换年柱,不是元旦或春节换年柱;月节换月柱,不是1号或初一日换月柱。那么理所当然地是子时换日柱,而绝不是子时之半——早子时才换日柱。

  够了,适可而止。讲到这里,凡属命理学者,都会毫不迟疑地同意一个共同的结论:一律用子时换日柱,不要再在早、夜子时的问题作文章丁。因为一律用子时换日柱,不但完全符合命学历法原则精神,而且符合五鼠遁时,同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乱。

  另外当今命理学还有北京时与地方时间,还有用真太阳时。无极心法在时间的采用上,一律用法定时间国内就用北京时间。那么对于台湾或国外,北京时间不是那些地方的法定时间。因此对那些地区的人就用他们的法定时间。也就是说他告诉你什么时间就用什么时间。不用去换成北京时间。

  记住我们的行为规范都是以法定时间为指导。比如我们早上9:00上班,我们8:40分出门这一切的行为都是以法定时间为依据。我们并不是通过所谓真太阳时(地方时)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理解了这点那么我们采用法定时间而不是地方时间就不会有什么异议。

  問:「找人算斗數,明明有很清楚的醫院紀錄,為什麼會把我的出生時辰調早至前一個時辰?」

  答:「這是『出生時辰』與『命理時辰』的分別。」

  問:「什麼是『出生時辰』與『命理時辰』?」

  答:「『出生時辰』,是出生時鐘錶紀錄的時間。『命理時辰』,是命盤上用的時間。出生的時間,是靠醫護人員去紀錄的,可以肯定,與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的真正時間是有出入的。這是人為的因素。

  另一個是自然的因素。手錶上的時間,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大自然時間。因為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型,而且又歪了一邊,所以,真正的太陽時間和手錶上的時間,並不相同。手錶上的時間,可以稱之為「平均太陽時」,是假設地球運行的軌道是圓形。用「平均太陽時」,也等於假設了每個小時中所包含的時間,是等量的,即是09:00-10:00,與10:00-11:00,當中的時間長度是一樣的。另一個是「實際太陽時間(真太陽時)」,即是地球走橢圓型軌時的真正大自然時間,每個小時的長度並不是等量的。」

  答:「也可以用實際操作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星盤上顯示的特點,必須與問命者的形性、往事等相符,這個盤才能作為依據去預測問命者的未來。所以如果用提供的時辰起出的星盤,與形性、往事不符;而調前一個時辰則吻合,便會用前一個時辰的星盤。」

  問:「為什麼有人說我是寅時盤?也有人說我應該是卯時盤?」

  答:「應該採用那個時辰去起盤,是術者依據星盤的顯象和問命者的形性往事去確認的。不同的術者,因為門派不同、功力深淺、對問命者的瞭解、環境限制﹙例如不能親見問命者,便少了『形性』的運用」等等,而會有不同的判斷。」

  問:「那豈不是漫無準則?」

  答:「也可以這麼說。不過,就算在同一套考核標準下取得資格的西醫,對同一個病人的病情,也會作出不同的診斷及治療建議。不同的律師,對同一件案件,也會作出不同的判斷及訴訟建議。」

  問:「那麼完全不懂斗數,如何分辨?」

  答:「『驗者為大』,唯有看誰能夠在『定盤』階段,更準確地道出問命者的往事了。當然,術者的分析必須是依據星盤而來,而不是『套口供』或從其他途徑而得知。」

  問:「斗數用五行嗎?」

  答:「不同的流派,對於五行在斗數中的應用,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在推斷時,五行會佔一定的比重;有的則可以完全不涉五行。但唯獨是疾厄宮,五行的運用卻很重要。」

  問:「什麼是『早子時』與『夜子時』?」

  答:「古代中國,把一天的時間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佔兩個小時。子時是23:00-01:00,『夜子時』是23:00-00:00;『早子時』是00:00-01:00。」

  問:「那麼在23:00-00:00出生,起盤時應該當作是當天出生,還是下一天出生?」

  答:「這個問題,不單在斗數有爭議,在子平也有爭議。有人認為根據古人習慣,23:00已經是子時的開始,應該當作下一天計算。也有人認為,00:00才是子時的中正,稱為『子正』,才算是新一天的開始。」

  問:「斗數用節氣嗎?」答:「不同於子平八字,子平是非用節氣不能論。雖然有人提出要用節氣計算月份去安立命宮;也有人提出,要按節氣定月份去排佈月系星曜。不過,用陰曆去計算月份,始終仍然是現今的主流方法。」

  問:「有那些星曜是月系星曜?」

  答:「當中影響力較大的,首推左輔、右弼。」

  問:「那我們有辦法去分辨,是應該據節氣月份安星?還是應該據陰曆月份安星?」答:「就以陰曆四月的左輔、右弼為例,是兩星同度在未宮的。有些陰曆四月的日子,按節氣計算,還是在節氣的三月,左輔、右弼便會分別安在午宮和申宮了。以戌年為例,申宮便會成形「單星」右弼在流年夫妻宮的情況了。搜集足夠數量的這種命盤,便有助區分是應該據節氣月份安星、還是據陰曆月份安星了。」

  問:「學斗數,要背安星法嗎?」

  答:「這要視乎是『入門』還是『進階』了。入門的時候,可以先由十四正曜開始。因為安星法,始終是一些記誦式的東西,而對於剛開始起步學斗數的人來說,恐怕會澆冷興趣。當然,安星法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如果一開始就立心要把斗數學好,時間花在基本功上,是不會浪費的。」

  問:「那麼當對十四正曜有基本的認識後,要開始讀安星法了嗎?」

  答:「這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次序。讀安星法,不一定是要死背安星口訣的意思。例如『紫微子午』、『紫微丑未』、『紫微寅申』、『紫微卯酉』、『紫微辰戌』、『紫微巳亥』六個基本盤中正曜的位置,可以是熟而能記--見得多了而記在腦海中;也可以是背安星訣而來。熟知十四正曜在不同的基本盤的位置,便是進階的必須條件了。因為當深入去探討星曜組合的意義時--例如說『機巨卯酉多浮蕩』--還要翻書去找星曜的位置,思考組合時便不能夠一氣呵成了。

  『進階』學習,安星法是不可或缺的。」

  問:「找人算斗數,明明有很清楚的醫院紀錄,為什麼會把我的出生時辰調早至前一個時辰?」

  答:「這是『出生時辰』與『命理時辰』的分別。」紫微排盘都是从子平八字那推演而来的。而排八字,都是用太阳真是排盘。如果按照你所推的命理时辰排盘,子时的盘,排到亥时,那时柱的地支跟原来也有所不同。我想紫微,八字论命都是殊途同归。论命的结果必然相同。如果改变了时柱地支,紫微和八字排盘上有了差别。一般人很少用。

  八字时辰问題

  子时该如何计算

  问题晚上23点之后应该算隔天吗?

  解答每天的23点之后在换算八字时,应该算是第二天的开始。例如某年某月2日23:00换算八字时也会等于输入某年某月3日00:00的八字输入以上的时间通常会得到相同的八字,除非正巧的这段时间之间正好是农历节气的交界才会有不同(那也太巧了)。因为古代是没有「几点几分」这回事,只有什么「时辰、几刻」(一刻等于现在时间单位的15分钟)所以这只是「时间单位」的换算上的问题而已。而现在的23点至隔天的凌晨1点之间正好是第二天的子时。依据古法,晚上「11:00」之后,就算是第二天的日子(第二天的子时),这是古代和现代的「时差」(时间单位的差异)。因而出生在晚上11:00之后的人,有时候会觉得迷糊,不知该怎么办?

  周易与天文历数的关系

  八卦是在古天文学的基础上发现的,它与天文在纪协同发展起来的,也是古代天文历数的最初形式(无文字符号)。因此,通过古代历数,可以证实八卦与天文学的兼融关系。八卦与六十花甲数一起,不仅可以动态地反映天象,而且还能推演历数。所以八卦与甲子都是象数兼赅的。它们既是天体运行的客观标志,又是协调律历度数,统一纪理年月日时周期的象数符号。八卦与甲子的相继出现,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天地阴阳之象,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它是宇宙万有客观规律,故称其为“天道”、“神道”。

  “历数”是天时推移的根据和可靠标志。《史记》曰:“黄帝考定星历,建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可见我国早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了精确的历法。我国古代是阴阳合历。它以阴历为基础,以置闰之法协调阴阳历,即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始能齐一。也就是说,当太阳视运动为十九周,月行二百三十五周,恰于冬于朔日夜半子时相会。可见,古代是以回归计年,朔望计月,365日而成岁。平年354日,闰年384日。

  易学观念,在描述天地(万物)方面,简直是世界上最自然、最简单质朴的方法论了。古人以地球为观测点,日月星辰的视运动为观测结果。因此,日月星辰每天从东方升起,经过南方(所谓上经天运动),落入西方;此外,日月星辰每年从西向东的运动。北半球人们只能观察到地平线以上一半天空的天体运行情况,当然还有地平线以下观察不到的“北方”。所以,古人时空观念中,是以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所谓面南而立,向明而治)。天体复合运动不论何等复杂,然而,运用太极、河洛、易卦干支体系等极其简单、质朴、明了的图象和算式,就能如实地、动态地再表达出来;不论其阴阳曲线、圈与点、阴爻或阳爻、卦、干支等的阴阳位置、性状,都具有具体、鲜明、时空向量等物质运动的内容。

  根据《焦氏易林》、《易纬乾凿度》、汉代卦气说、爻辰说、月卦说及近人邹学熹《易学十讲》等资料介绍如下:太阳日周期历十二时辰为一日,合今二十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钟。《焦氏易林》依序卦顺序一卦值一日,而坎离震兑值二至二分。乾值甲子,坤值乙丑,直至未济值癸亥。周而复始,六周尽三百六十日。以一日十二时辰再分,则以乾坤两卦代表昼夜,乾坤计十二爻,每爻当一个时辰,十二爻当十二时辰。并以十二地支记十二时辰,十二消息卦相配以表示阴阳消长变化之象。再以乾坤两卦三百六十策,其余每卦得六策。坎离震兑四卦计二十四策,以演二十四气。三百六十策合周天三百六十度。

  《尧典》说:“以闰月四时成岁”。一岁十二个月计三百五十四日,闰年十三个月计三百八十四日。《周易》以乾坤至涣共五十九卦,计三百五十四爻,以当十二月三百五十四日。六十四卦计三百八十四爻,以当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四日之数。卦气五日一候,每月六候,十二月计七十二候。每月配五卦,十二月配六十卦,余四卦坎离震兑分主四时。每月五卦计三十爻,一爻主一日,五卦以当六候;十二月六十卦,以当七十二候。在六十卦中,每月以辟卦为主,故称十二月卦。以十二月卦表示二二月二十四节气晷景的变化。从冬至子月起的六个月,晷景从最长不断缩短,《周易》以复、临、泰、大壮、央、乾六卦,表示阳长阴消之象。从夏至午月起的六个月,则晷景从最短不断增长,《周易》以后、遁、否、观、剥、坤六卦,表示阴长阳消之象。

  一年四时,每时三个月,四时为十二个月,以春夏秋冬表示之。天球以二十八宿为刻度,四象分布四方。每时更一象限,四时更四象限为一周天。古以二分二至定中星,易卦以坎离震兑四卦纪四时。春分点在东方,青龙七宿居之,象征春三月,万物发陈,故以震卦配之。夏至点在南方,朱雀七宿居之,象征夏三月,万物蕃茂,故以离卦配之。秋分点在西方,白虎七宿居之,象征秋三月,万物成熟,故以兑卦配之。冬至点在北方,玄武七宿居之,象征冬三月,万物闭藏,故以坎卦配之。古法还以五星定四时。一年之中,每星各占七十二日,五星恰好三百六十日之数。乾坤二卦策数亦为三百六十策。土木火三星轨道大而在外,计之恰好乾之策二百一十六;金水二星轨道小在内,计之恰合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古以卦纪年,两卦值一年,六十四卦恰值三十二年。《易纬.乾凿度》说:“法于乾坤,三十二岁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坼,复于贞也”。就是说,每年两卦合一岁周天之数,即三百六十度。三十二对卦值三十二年即为:360*32=11520(策)。所以《系辞》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的说法。

  此外,八卦的先天图和后天图是纪理天文、历数的总结,反映了天体运行规律即年、月、日、时各个周期(详见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由此可见,古人正是应用易卦反映了宇宙万有客观规律。故《系辞》曰:“观天之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八十年代,朱灿生教授从本世纪月亮运行的百年数据中,发现了现代天文学从未有过的数据规律。将这些数据规律用极座标图表示,则形成一个太极图。不仅如此,还发现月亮运动的数据在座标下,总是落在六十四个特征点上。这些数据规律当完成一个周期才完全重合。朱教授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通过现代科学证明,六十四卦的确是一个反映宇宙规律的动态的自组织、自调节系统。近年来,国外对六十四个遗传密码的发现,更充分证明了六十四卦的科学性。

  择日用“子时”的干支应用差别

  众所周知,每日的干支取用是从夜间23点“子时”开始的,子时包含了23点和0点两个小时。

  有人认为过了当天夜里23时,日的干支即应以次日的干支为准;如“甲子日”夜间23时过后,即进入“乙丑日”。

  但也有人认为只有过了0点后,才是用次日干支。如“甲子日”0时过后,才进入“乙丑日”,23时以后~~0时之前,仍应视为甲子日,但时之干支应据“乙丑日”取定。

  23时:01分~59分,谓之夜子时;0时:01分~59分,谓之早子时。

  如择日用子时,应以用“早子时”为好。

  各位有何看法?

  九千大师,,其对早.晚子时的看法...值得参考

  以下为九千大师的说法:

  最近很多人重提夜子時和早子時的問題。最近很多人重提夜子时和早子时的问题。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不同的場合也為大家分析過。对于这个问题,我在不同的场合也为大家分析过。在就這兒我來個小總結吧。在就这儿我来个小总结吧。

  在紫微斗數的《安星訣》當中,子時給劃分為兩半:前一個小時是當天的子時,稱為夜子時;而後一個小時是新一天的子時,稱為早子時。在紫微斗数的《安星诀》当中,子时给划分为两半:前一个小时是当天的子时,称为夜子时;而后一个小时是新一天的子时,称为早子时。很多人心中都有個疑問:中國時曆法明明是以子時之始換日,為什麼偏偏在紫微斗數中以西方的時間觀念位換日呢?很多人心中都有个疑问:中国时历法明明是以子时之始换日,为什么偏偏在紫微斗数中以西方的时间观念位换日呢?是不是安星法有誤呢?是不是安星法有误呢?

  堅持子時之始為一天的分野的人是鑒於子時在一天十二時辰中排在首位,所以很順理成章地把子時之始,即每天的十一點,當成是一日開始的時刻。坚持子时之始为一天的分野的人是鉴于子时在一天十二时辰中排在首位,所以很顺理成章地把子时之始,即每天的十一点,当成是一日开始的时刻。更甚者,會有人批評早子夜子的說法,是強加西方思想進入中國術數的行為,所以批評紫微斗數的《安星訣》是有錯誤。更甚者,会有人批评早子夜子的说法,是强加西方思想进入中国术数的行为,所以批评紫微斗数的《安星诀》是有错误。

  其實,有研究中國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時是自古以來也是在中間換日的。其实,有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李淳風在唐朝制定《麟德曆》時,就在《新唐書‧曆表》中明確指出:“古曆分日,起於子半”,以子時的中點,即零時十二點,為一日之始。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十二点,为一日之始。漢初伏生的《尚書大傳》中也指出:“周以十一月爲正,色尚赤,以夜半爲朔。”子半和夜半,就是指子時的中間。汉初伏生的《尚书大传》中也指出:“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子半和夜半,就是指子时的中间。以子時之中點換日,是中國曆法的常識。以子时之中点换日,是中国历法的常识。

  古人並非是鬧著好玩、隨心所欲地以動物來代表時辰,當中其實大有玄機的。古人并非是闹着好玩、随心所欲地以动物来代表时辰,当中其实大有玄机的。時辰以十二生肖為代表,早見於西周,而時辰的陰陽就以其形態所代表的雙單數來決定:时辰以十二生肖为代表,早见于西周,而时辰的阴阳就以其形态所代表的双单数来决定:

  牛(丑)蹄分、兔(卯)缺唇且四爪、蛇(巳)無爪但舌分、羊(未)碲分、雞(酉)四爪、豬(亥)蹄分;這六種都是屬陰。牛(丑)蹄分、兔(卯)缺唇且四爪、蛇(巳)无爪但舌分、羊(未)碲分、鸡(酉)四爪、猪(亥)蹄分;这六种都是属阴。

  虎(寅)五爪、龍(辰)五爪(五爪金龍)、馬(午)碲圓(單)、猴(申)五爪、狗(戌)五爪;這六種都是屬陽。虎(寅)五爪、龙(辰)五爪(五爪金龙)、马(午)碲圆(单)、猴(申)五爪、狗(戌)五爪;这六种都是属阳。

  偏偏鼠(子)是前足四爪後足五爪,其實是代表上四刻是屬夜之陰,後四刻是屬日之陽。偏偏鼠(子)是前足四爪后足五爪,其实是代表上四刻是属夜之阴,后四刻是属日之阳。(你不相信,捉一隻來看看)!(你不相信,捉一只来看看)!

  (以上資料見於明代學者郎瑛所著《七修類稿》中的《十二生肖》)(以上资料见于明代学者郎瑛所著《七修类稿》中的《十二生肖》)

  古人的智慧一絲不苟,從十二生肖的定位中也可見一班。古人的智慧一丝不苟,从十二生肖的定位中也可见一班。]]

  所以,紫微斗數把子時分成夜子時和早子時換日,並非借用西方思想,而是有中國歷史的依據的。所以,紫微斗数把子时分成夜子时和早子时换日,并非借用西方思想,而是有中国历史的依据的。(原文請見《九千飛星》)(原文请见《九千飞星》)

  早子时与晚子时

  子时在预测中的定位

  民间不少地区流传“命不算子”或“子时不占”之说。据说:子时出生的人命很难算准,在子时占测诸事也难得测准。究其缘由,关系到子时应隶属哪一天的问题。子时归属的日子不同,命局当然大不一样了。不仅子平(四柱)预测如此,凡将日子、时辰为原始信息输入的其他种种术数,诸如紫微斗数、六壬、奇门等等,似无一不存在由于子时归属不确而导致测不准的问题。

  众所周知:子时始于晚11点,终于凌晨1点。那么,究竟是如眼下多数术数家那样,把认作一天中第一个时辰的子时之初(即晚11点)作为一天的开始,还是如今日历法所要求的那样将子时一分为二:以“子半”(即晚12点)作为一日之始呢?

  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由来甚古,据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的记载,早在秦代已开始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中12个时辰了。然而历代术数书尽管汗牛充栋,却对日始何时的问题罕有说明。民国初袁树珊在《命理探源》一书中,根据明人万育吾关于一日分为一百刻的论述推断:“子时的上半个时辰属于前半夜是昨日,下半个时辰属后半夜是今日。”此说在术数界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说不古和证据薄弱,故不被多数术数者所朱信。多数术数者鉴于子时在一天12时辰中排在首位,故而很自然地在把子时当作一天中第一个时辰的同时,也就将子时之初(即晚11点)作为一日开始的时刻了。这就不奇怪在术数复苏的大陆,九年前竞在传媒上发生过一场有关新年伊始的讨论:要不要在农历除夕11点钟时来迎接新年到来。

  其实,曾为唐朝制定《麟德历》(施行于公元665~728年)的术数大权威李淳风早早就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见《新唐书•历表》),即是说古代的历法。都是以子时的中点(即晚12点钟)作为一日的开始。更早更权威的证据见于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大传》。该书言:“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东汉奉诏总结经学的名著《白虎通》,亦征引和重申了伏生之说。正者,为改朝换代后重新确定的一岁之首月,朔为初始。上引伏生之言是说:西周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崇尚赤色,并以夜半为正月初一日的开始。伏生所说的夜半也就是李淳风所说的子半,这是一个历法常识问题,可由实测证明。

  在古代文献中,“夜半”与“日中”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特定时刻概念,且二者相隔刚好半天,即:夜半=日中-半日。而所谓“日中”即指一日之中点,也即太阳正当顶之时,用日圭测之则在圭影最短的时刻,那恰好在当地正午12点钟时,与之相隔半日的“夜半”理所当然地在当地晚12点钟时,此时刻正是子时的中点――子半。由此可见,从西周起,历法就把与“日中”相隔半日的“夜半”作为一日之始。用12地支记时表后,子时恰被日子的更替时刻所平分:后一段为子正或称早子时,属今日;前一段为子初或称夜子时,属昨日。一日始于早子时之初,而终于夜子时之末。

  对于术数家而言,一天十二个时辰有十一时辰无须再细分,唯有子时还须进一步分清:是属于当日的子正(即当地凌晨0~1点钟)还是属于昨日的子初(即当地晚11~12点钟)。

  《七修类纂》曰:仁和郎汉云,地支肖属十二物,人言取其不全者。子以庶物,岂止十二不全者哉。以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丑属阴,牛蹄分也;寅属阳,虎有五爪;卯属阴,兔缺唇且四爪也。辰属阳,乃龙五爪。巳属阴,蛇舌分也。午属阳,马蹄圆也。未属阴,羊蹄分也。申属阳,猴五爪。酉属阴,鸡四爪也。戌属阳,狗五爪也。亥属阴,猪蹄分也。

  上已说明“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是以子时应分早子时与晚子时。

  时辰己见分晓,如何排八字前人皆做论述,兹不赘述。

  到底有没有早子时晚子时

  到底有没有早子晚子,是冬至建年还是立春本来不想谈得,这么基本的问题,我还是经常看到有人在争论,而且从没有结果,各执一词。在我斗数研究文章中有关历法的论述已经阐明了,大家可参看。现在再转一遍文章,作者是研究铁板神数的,他的研究结果与我相同,可互参。

  数术预测divination易学难精,作为高级数术的康节神数更是如此。康节神数起手便要立出全息科式,年、月、日、时四柱中,最难的是确定时柱。有人马上说,这有何难,我早就学了。学是学了,学对还是学错,就难说了。可以肯定的是,当今世界上,真正懂得立时柱的决不会太多。否则,本文就无必要了。要知道,康节神数之“神”,决非浪得虚名。

  至少在殷商时代,我国古人即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并分别以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昧旦、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来指代。《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尚书·无逸》:“自朝至日中,仄,不遑暇食。”

  数术界中,普遍以23~l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依次类推。见下表:表1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表略)数术界中,几乎人人都将表1《传统时辰、钟点对应表》奉为圭臬,敬若神明,然而,它是错的!表1中,时辰与钟点的对应关系,既不符古传真髓,亦脱离现代实际,更经不起“一式一解”科式的检验,这个无情的事实,不知当今易坛有没有人或有几人敢于、肯于正视、面对、承认。但是,这毕竟是事实!

  下面分七个方面来论述个中原委:

  一子时为23—1时无历史依据宋代theSongDynasty(960-1279)以后,人们把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从子初子正一直到亥初亥正,初或正都等于一小时。现代“小时”(即小于一个时辰之意)的时间概念和称谓即由此而来。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史料上,根本找不到古人计时起迄于晚上11点(23点)的依据。遍考现代人编撰的数术资料,虽都沿袭以23—1点为子时,却从未见人道明其佐证及古典出处。二子时始于0时——《史记》中的证据我国最早的历法宝典当推伟大史著《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历术甲子篇》以“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正北,十二,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为历元(人称“天正甲寅元”)开始进行推算的,其历元近距是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

  上面引用部分的意思是,在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合朔与冬至midwinter的交气时刻同在“夜半”。“夜半”是几点几分呢?“无大余,无小余;无大余,无小余”,前一个“无大余”指合朔(初一)那天的干支数次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合朔的具体时刻是“0”,即0点0分。后一个“无大余”指冬至那天的干支数次也是“0”,即甲子日;“无小余”指冬至的交气时刻也是“0”,即0点0分。以上充分证明,“夜半”子时,指的是深夜零点零分,古人计时从“夜半”子时即零点开始。

  或许有人还有疑惑。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传统天文历术》一书作者蒋南华教授长期从事古天文历法的教学研究工作,蒋先生利用上述《历术甲子篇》中数据和月实(29日)推算上下数千年的月、日干支和朔、闰,一丝不乱,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

  三从“隅中”“日中”的含义分析,亦证明子时始于深夜零点《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谓隅中也。”也就是,太阳处在地球赤道theequator线以南,即东南方向,故谓东南隅,是太阳正要达到而未达到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如果太阳已达到赤道线的上空,那么它就不是处于隅中,而是处于正东,即二月春分theSpringEquinox“日中”之时了。日中,是太阳正当头顶之时(即中午12点,午时),卯月春分的天象,同时也是昼夜平分的意思,“中”者半也,即平分之意。春分这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一样长(白天为上午卯时六点至下午酉时六点,晚上为下午六点至第二天上午六点)。秋分theAutumnalEquinox(16thsolarterm),则是太阳由北回归线tropicofcancer向南回归,正对地球赤道线上空时的日象。此时太阳当顶,为中午12点正——午时之始。古人正是以“夜半”(零点)即子时,“正北”牵牛初度为起迄点,并验之以二十八宿的“四仲中星”(“日短星昴”“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的酉时中天宿位和太阳回归运行规律来进行安排的。—日十二时辰,分为“正北”子,“正东”卯,“正南”午,“正西”酉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均为三个时辰(即六小时)。《历术甲子篇》“正东……(后)小余8”,化为现代时刻为8∶32=X∶24,即卯时始于六点正;“正西……(后)小余24”,化为现代时刻为24∶32=X∶24,即酉时始于18点正;“正南……(后)小余16”,化为现代时刻为16∶32=X∶24,即午时始于中午12点正。

  四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毫无疑问,子时应为0—2时首先要明白几个天文概念。查词典得知:时区timezone——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规定把全球按经线longitude分成24个区,称为时区。地方时——以当地所看到太阳升至最高位置的时刻(即太阳视圆面中心通过当地子午线的时刻)定为正午noon,并以此为标准确定一天中其它时刻的时间。区时——各时区均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我国使用的北京时间Beijingtime,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研究清楚上述天文概念,谁都会得出,北京时间中午12点正,在东经120°的地方,太阳位置达到最高,为巳时和午时的临界点。12点1分1秒,太阳高度回落,午时开始,与数术体系中的“午时——阴生”相符。同理,子时始于0点1分1秒,此时,太阳位置刚上升,符合“子时——阳生”之理。简单地讲,一阴n一阳u之谓道,子时始于0时,午时始于12时。依次即可定出其他时辰对应之钟点。上面所述同时亦证明了“早夜子时”之说之谬。于是,就得到了下面这张时辰与钟点对应表。表2现代时辰、钟点对应表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根据天色和古人生活规律用文字解释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始于现代时刻0246810121416182022终于现代时刻(点分秒)1点59分59秒3点59分59秒5点59分59秒9点59分59秒9点59分59秒11点59分59秒13点59分59秒15点59分59秒17点59分59秒19点59分59秒21点59分59秒23点59分59秒

  五数术实践证明0~2时为子时不但在理论上证明0~2时为子时,而且可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如1999年12月26日湖北省南漳县赵林声先生给金先生来信时谈及“0~2”时的时辰定法在数术实践中的应用。全信引于下:老师:您好!您的大作我经常拜读,受益不浅,特别是近期刊于《易数之友》上的“再谈如何确定时辰”我很感兴趣,并有同感。我家世代研习《铁算盘》,此术与铁板神数完全不是一个系统,与大六壬和奇门联系较紧。我爷爷教我用时就是您文中提到的时辰,即子时为0~2、午时为12~14时,等等,再转换成当地时间。当地时间换算是以西安为中心点,确切的说是以西安市西边的蒲城县为中心点,而这个点在东经109°38′,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的最权威报时点,“北京时间”的中心点就在该处,而不在北京。先生文中“东经120度以外的地方运用时,先应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地方时间,才能查此表”不知是何意?为什么用120度?如果可能的话能否将此表寄一份来?关于现行的年、月定法能否来信或来电告知一下?


@-----------------------易德轩提示-------------------------@

易德轩今日生肖运势播报专版,每日生肖运势查询,欢迎大家到(今日运势版)查看。易德轩2023年化太岁锦囊开始热销,欢迎有需要的到【易德轩吉祥商城】查看下单购买。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执议:【问答热议】

·下一篇民俗文章:河洛周易择日学

相关文章

生肖运势 易德轩
生肖运势
生肖运势 易德轩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