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运势
.....拆字与测字为同义字,测字就是用加减汉字笔划,拆合字体结构的方式来掌握灵机之触功,与用神的把握去推断或福吉凶的一种占卜术,属于“山、医、命、卜、相、玄”之“卜”类。
中国文字之六书-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赋予了中国文字丰富的多样性。顾自周朝开始就有“相字术”,其后盛行于唐、宋,其应用学理之范围非常的广泛。可说融合了“命、卜、相、易、理、八卦、五行、文字学”,以及世间万物于一炉之一门特有术数。
然而初学测字或不是以测字为业者,平时亦可以简单的文字拆合、增减作为茶余饭后,兴致的一种游戏。如此可以增添聚会时的趣味,也增加了谈话内容的多样性,久而久之自然能掌握一些征验及诀窍。
测字运势
(一)加笔法
测字者平时遇到要测的字很简单,如“一”、“卜”、“乙”等字,简单得无法再拆开。还有的字虽能拆解,但拆解后演绎,不能切中求测者提出的问题,测字者就得另辟蹊径,在原来的字上添上几笔变成一个新字,再进行测字,如“曹”字加“木”变成“槽”字,“巴”字加“口”变成“邑”字。在测字术中,这种拆字方法叫加笔法。
宋代大测字家谢石测字故事中就有不少是用加笔法的,例如:
一次,士人樊将的妻子丢失一顶珍珠冠,写了一个“失”字,叫丈夫拿去求教于谢石,谢石见字后问樊将:“在你的婚姻中有没有姓朱的人?”回答说:“我的妻子就姓朱。”“那么,在朱姓姻戚中有没有排行第二十八的人?”“有,我妻子的史长。”“珍珠冠就在他那里。”樊将不信,妻兄的行为一向检点,家里也很富有,怎么会偷他妹妹的东西呢?他将信将疑地回到家中,把谢石讲的一番话告诉其妻,妻子就问婢女:“最近几天里,二十八舅有没有来借过东西?”婢女回答说:“昨天,他曾经说要借帽子,后来没用,匣子也未曾开过。”樊将的妻子将帽匣取来,打开一看,珍珠冠果然在帽下。原来先前曾因晒帽子,误将它放在其中,后来也就忘了。
谢石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加笔测字法,在“失”字的中间加一竖,成一个“朱”字,由此推断拿珍珠冠的为姓朱的人。同时,又将“朱”字拆成“二十八”三字,由此推断此人排行第二十八。
“当添则添”,“添乃补不足”。在测字术中,加笔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当用平时的方法行不通时,测字者常常会用加笔法来走出困境。加笔不外乎在“左、右、上、下、中、内、外”等几个部位。加笔法也就有加偏旁、加字头、加字脚、加字中间、加字四周五种。
加偏旁是最常用的加笔法,就是在字的左右加一个偏旁,如“王”字在其左边加一个“日”字,便成一个“旺”字。“言”字在其左边加一个“人”,便成一个“信”等。
加字头就是在字上加一个字,使一字变成另外一字。如戊→茂;里→童;古→苦、居;兄→克、况、兑;日→春、皆、百;争→筝、事;艮→痕、良、食;非→菲、扉;元→玩、完;豕→家、豪、蒙;山→峦、岱;目→眉、着、眷;田→畜、富、留;巾→吊、幕、席;心→愁、忠;贝→贫、贵、贪、贺;皮→波、破、坡等等。
加字脚就是在字的下面加笔画。如“王”字下面加一个“艹”字,便成“弄”字。“田”字下面加一个“糸”,便成“累”字等。如采→悉、番、释;立→音、章、童;里→墨、黑;自→息、身。
加字中间就是在字的中央加笔画。犹如穿心而过,因此清代程省《测字秘牒》中称之为“穿心测法”。如文→吏;昌→量;鞋→難(难);月→用;旦→里,車(车);弓→弗、费;等等。上面讲谢石测“失”字的故事,就是在“失”字中间加了一竖而成“朱”的。
加字四周就是在字的四周加笔,例好在“人”的四周加“口”字,而成“囚”字;或加“门”字而成“闪”字。
测字中,这几种加法时常混用,有时一字经过几次增加,不断变成新的字,用来满足测字的不同需要。如某人随友乘船北游,途中鼻子流血不止,于是写一“己”字去问凶吉。测字先生批断说:“此大不吉利,病人恐怕难过明日,因为‘己’加一夕便成‘死’”。求测者不相信,认为流鼻血不会导致亡命。结果测字回去后,鼻血反而不流了。没想到到了半夜,突然发作,血涌而死。又如某聂姓人和王姓人打官司,王姓先千聂姓,聂姓人想求和而不允。聂姓人写一个“元”字去问结局。测字先生推测说:“求和不允,你反而还要在官司中胜他,因为‘元’字加‘官’字头即为‘完’,因而见官始完。王姓加‘元’为‘玩’,他姓王,故知你反胜。”
那么,根据什么来加笔呢?测字先生往往是增加由外界事物渗合的字。例如有一位母亲用一“立”字问儿子的消息,测字先生看看天,“现时正值日中天的时分,‘立’下加‘日’便成音。”于是,他就推测其子必有音讯。当然,决定加笔的条件是千变万化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灵活。“当添则添”。
有的加笔法在解说的时候,不是依据加笔后所成的新字,而还是凭借原来的字。如上面所测的“己”字,解说的时候完全以“死”的意义来解,与原来的“己”字已毫无关系。而这里说的加笔法实际上是先加后减,解说的时候仍然回到原来的字。如有人以“章”字问子嗣,有的是这样解说的,“应该生男,但恐怕不会生育,因为章为童无根。”在这里,先把“章”字加笔成为“童”,但在解说的时候仍然回到“章”的形式上来,“章为童无根”,以此来判断此人没有子嗣。类似的还有把“也”字分解为“他中无人”、“池中无水”、“地中无主”、“奔驰没有马”,由此可以推断其亲人、财产、迁移等情况。又如“口”字可以分解为“可无丁”、“如无女”、“何无人”,由此则可以推断事情没有好的结局。
加字(或笔画)虽然是随心所欲的,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大致与测字时的时间(如上面的己加一夕),或者是中间涉及的人物(如上面的元字加王姓人的王)以及测字中所涉及的情景特征,与测字结果有关的字或者笔画。如有两读书人一同去测字,问考试的运气,先前一人写了一个“串”字,因“串”字分解开来是两个“中”字。因此测字先生推断他科举考试中可能要双中。后一人见此,也如法炮制,同样写一个“串”字问科举的前途,测字先生笑了笑,说:“你是无心写串,你是有心写串,无心写串为串,有心写串则为患,你问科考大不吉利”。这里就是利用求测过程中的情景特征来加字。另一件事与些很相似,也是两个人前去测字,都问科举考试的前途。前一人测了一个“因”字,因“因”字分拆开来为“国内一人”,预示科举当中头名进士。后一人也写“因”字求测,测字先生说:“有心书因为恩,你当考中恩科。”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加字测法,是借用旁人言语及万事万物,清代程省把这种测法称为“假借测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加测法,只不过是利用外界万物为测字者服务而已。如“立”字,逢人在旁则借为“位”、遇水在侧则借为“泣”、有女则为“妾”、得男则为“童”。如“口”字,见鸟过则断有欲鸣之象;如“心”字,闻音乐必然得意。下面看一看用这种增加测法测字的实例。宁波胡宏善于相字,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两个读书人赴乡试,两个读书人就问胡宏此次乡试的前途怎么样。胡宏说:“你们两个人中间一人高中,一人当有丧事”。两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胡宏在瞎说。后来果然一人丧父,不得参加考试,一人得中。有人就问其中的道理,胡宏说:“丧父者问的时候,恰好有人从旁汲水而过,水与立为泣,所以我知道他将有丧事。考中者问时,恰好有人立于旁,人与立成位字,所以我知道他必中。”
清代浙江陈钟年善于拆字,名噪一时。有一个大商人是江苏人,姓吴,长期在浙江做生意,有一天收到家书,说他老婆病危,要他赶快回去。吴某十分着急,就去找陈钟年问这件事的吉凶,到陈家的时候门已经关了,吴某叩门,陈才打开窗户询问来意。当时有一条狗在旁边乱咬乱叫。陈钟年问明了来意,就对吴某说:“你的老婆已经病死了。”吴某非常气愤:“字还没有测,你怎么知道我的老婆已经死了呢?”陈钟年说:“先一会我的口与你的口在交谈,加在一起共是两口,当时还有一条狗在旁边乱叫,两口加一犬,则成一‘哭’字,所以知道情况是这样。”吴某非常懊恼,怀着不十分相信的态度就回去了。
外界万物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服务,这就增加了测字的成功率,也是测字中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减笔法
......预测师为人测字时,要想方设法使所报上来之字与求测之事互相协调有所联系,有时候只需要所报的字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部分在测字中弃而不用,这种方法称为减笔法。
减笔法正好与加笔法相反,将所测字的某些笔划减去几笔而成为一个新字,然后依据新字进行测字。如“宽”字可减笔划成“苋”字、“见”字;“袍”字可减笔为“祀”;“莫”字可减笔为“草”字。
例如,有一个病人写了一个“申”字去测字,测字者将“申”字去掉是间一竖的两端,便成“田”字,然后再引伸至人体的“丹田”。这种减字测字法,在测字术中也是很常用的。但减笔也不是随意乱减的,既要切中所问之事,还要不改变原字的字形。如上例中的“宽”字,不能减笔成“目”字、“儿”字;“申”字不能减笔成“十”,至使看不出字的原先的形状。
减笔法与加笔法一样,也有五种:减偏旁、减字头、减字脚、减字中间、减字四周。
减偏旁就是去掉所测字的偏旁。如“晴”字去掉偏旁“日”字便成“青”字;“脚”字去掉偏旁“月”字便成了“却”字。
减字头就是去掉所测字的上部,如“吉”字去字头,“士”便成“口”字,“寄”字去“宀”字便成“奇”字。
减字脚就是去掉所拆字下部,如“烈”字去掉字下的“灬”便成“列”字。“暂”字去掉字下的“日”字便成“斩”字。
减字中间就是去掉字中间的一部分,如“未”字去掉中间的一划便成“木”字,“间”字去掉中间的“日”字便成“门”字。
减字的周围就是去掉字的上下左右或四周的一部分笔划,如“闷”字去掉“门”字便成“心”字,“因”字去掉“口”字便成“大”字。
程省在《测字秘牒》一书中说:“凡字不添不减不足以变化。邵子曰:‘当添亦添,当减亦减’,或问何故用添减,余曰:‘此理易明,添乃补不足,减乃损有余耳。’”因此,加笔与减笔都是为了求所测之字有变化,以便测字者能切中求测者所问人事。减笔是将字中的多余部分除去,突出与求测者相关的部分。但减笔法也不是随意可用的。
古代测字理论认为,减笔法不是到了非常时候不能滥用。即使在应当减的时候也只应该稍稍减一点。清代程省《测字秘牒》中说:“减笔一法,非事之当而理之下,不可漫然用之也。凡当减时亦当略减方是。”
也有一种特殊的减笔法,我们权且称之为“选择测法”,即只选择字中的某一部分,包括偏旁,某些笔画。与一般减笔法不同的是,“选择测法”可以利用字中的某一单独部分,不需要单独成字,一般减笔法则是原字经过减笔后成为一个新字,再以此新字为依据来推测人事吉凶。但两者都是只运用了原字的一部分,去掉了其余的多余部分,因此,我们统统称之为减笔法。
选择测法运用得也比较活,凡字中有某些部分可以较好地与求测的事的话,就只用这一部分来测。如清时大兵围建宁,军中有人写了一个“筆”字去请问周亮工,周亮工说:“‘筆’中‘聿’字乃建破之象,预计建宁城可以破。”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大将曹翰攻打幽州时,在城东南角发现一种水中之物,但跑到陆地上来,失去了它本来应该在的地方。况且蟹多足,他们的援兵可能将要来了,我们不能再进发了。再者“蟹”者解也,恐怕要班师了吧。
在这些实例中,测字者分别只选择“筆”字中的一部分“聿”,“蟹”字的一部分“解”来测字,无论是增笔法,还是减笔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设法把原本不相吻合的所测之字与所断之事沟通起来,使测字者能够联系实际情况,为求测者排忧解难。
(三)相似测法
....字有音、形、义等几个要素,利用字的象形、谐音等来预测吉凶的测字方法称为“相似测法”。与增笔法、减笔法一样,相似测法也是为了使字与事之间更好地协调、统一,增加测字说中的概率。与增减法不同的是,增减法是通过原字的增减形成新的字,再根据新字去拆解,相似测法是根据字的相似特征形成新的字,再据此去拆解。
在测字中,字形相似的测法很多。汉字有字形相似的特点,有些字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如土与士、此与北、此与比、毛与手、任与住、布与有、角与用、瞻与儋。这就为测字者提供了灵活运用的机会。
某盐道御史朱某,其弟要返回京师,忽闻在途中染病,朱某很着急,不知道此事是凶是吉,就写了一个“此”字去求测。测字先生推测说:“‘此’字占问兄弟不吉利,因为‘此’字象‘比’字,比肩者,兄弟之称也。但旁边多了一直,成了‘止’字,说明兄弟比肩之数止了。况且字形又象‘死’字,你弟弟岂能生还吗?”朱某接着又问其弟什么时候回家,测字先生说:“‘比’字与‘北’字相差不远,即使现在还没有回家,也差不多远了。”过了几天,信就来了,称其弟已经在几天之前病死在归途中。
比如一人以“葉”字占病,因“葉”字为世字在草木之间,说明人将不久于人世。又“葉”有“弃”字形,更不是好兆头,也说明病人将要病死。
如有一测字先生在镇江碰到一旧交,旧交因为官司之事,久等其亲戚不来,就写“瀉”字去问情况。测字先生说:“‘瀉’头如门,字形象马,旁边三点水借作镇江的江字用,则马星已到江门间,你的亲戚马上就要到了。”
又如,一读书人以“携”字问科举,测字先生说:“你以‘携’字问科举,必不如意,因为携字进不成进(進),秀不成秀,才不成才。”
又如一个人的儿子生了病,写一“硯”字去问吉凶,测字先生推断说:“见是兒(儿)缺之形,说明你儿子的病不会好。”
一次,明代知名测字大家张乘槎来到浙江,正逢在浙江任职的王参政将旧有的一座拱北楼改名为来远楼,王参政邀请他参加来远楼的揭匾仪式,并求教张乘槎楼名的凶吉。
张北槎马上说:“三日之内,主人有哀丧之事。”王参政问张乘槎其缘故,张北槎回答说:“‘来’字有‘丧’字形,‘遠’字有‘哀’字形,走之二点相连,泪点也。”
这里,张乘槎用的就是象形法,以字象字,以字的字形相似特点来测字。象形法可以以字象字,也可以以字象物。
测字术中的象形法共有以字象物,以物象字,以字象字,以意象字四种。
以字象物,如“穹”字,由“穴”和“弓”两字组合,可以象穴和弓两样东西。有人以此字测前程,因“穹”是穴中之弓,不能远射,“穴”又是“空”字的字头,空有弓箭,有力也用不上,所以前程不佳。如以此问病,“穹”又像是一个蜷曲在穴中的人,是不吉之兆。以字象物的字还有很多,如“口”、“了”、“又”、“飞”、“马”、“眉”、“木”、“云”等。
下面看两个测字的实例。某商贾长期在外地做生意,有一天听说他妻子病了,不知道是吉是凶,心里很着急,就去测字,结果拈到了一个“榮”字。测字先生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榮’字上面两个火,象征一对蜡烛,中间一部分象墓台,下面是‘木’字,代表棺木。”另一人以“凫”字问婚姻,测字先生说:“这桩婚姻很容易成,只怕是再婚。”其人点了点头,并询问字中之理,测字先生接着说“倒鳳颠鸾,象征婚姻极美。字的上面是鸟字,下面‘几’字好像鸟巢,现在鸟已不在巢中,则是换巢鸾鳳之象,难道不是再婚之妇吗?”这里是把“几”字像鸟巢形,与上面的鸟字相结合来说明问题。
以物象字,有乙(似鱼钩),弓(似蛇),且(似神主),凫(似审犯),金(似断柄伞),外(似旌旗),几(似钟),身(似皂隶)。以意象字,有辛(似幸),未(似来),乃(似了),兔(似免),夫(似失),桃(似挑),艮(似良),两(似雨)。
宋代苏轼(字子瞻)被贬儋州,苏辙(字子由)贬雷州,黄鲁直被贬宜州,当时就有人说:这是因为“瞻”字似“儋”,由字下面像“田”,“直”字类似“宜”的缘故。当时还有会测字之术的术士就此三个字拆字,说来也十分巧合。
因儋字从立人旁,立者,起立之意,苏子瞻恐怕要遇赦北还;雷字为雨在田中,承接上天之恩泽,也可能有赦还的希望;宜字为直有盖棺之义,黄鲁直恐怕不会回来了。后来,苏子瞻遇赦而归,至昆陵而卒。苏子由赦回后在颖州养老,十余年后才死。
而黄鲁直竟死在宜州。
相似测法的另一种类型是音同型,汉字不仅有很多字形相似的字,有的读音也相同,这就为音同相似测法提供了条件。
我国历来就有语音的崇拜,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禁忌习俗,民间多喜欢谐音吉语,如以鱼谐“余”,不喜欢一些不吉利的读音,如死等。
音同相似测法的范围很广,它不仅仅局限于读音的禁忌,凡是能为测字者服务的都可借用,而不顾及读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下面举两则例子加以说明。一人以“陀”字问官司吉凶,测字先生说:“陀字从形象上看是虎头蛇尾,从意义上看可以要庇护对方(他方),另外陀音拖,恐怕不能马上了结,要拖延一段时间。”这里是谐“陀”音为“拖”,从而附会到拖的意义(拖迟)上去。
另据《晋书》记载,扬雄为舂陵令时,举兵抵抗王敦,后为王敦所获。扬雄在被擒的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车,车两旁还挂有肉。
扬雄心下思忖:肉必然有筋,筋者斤也。车旁有斤为斩,我大概要被斩了吧。
音同测法也叫“谐声测法”,这种用法还有很多,如倒同到,秤同称,加同家,非同飞,桃同逃,梨同离,叉同差,莺同阴,衣同医,李同理,梅同媒。
如以“莺”问天气情况,则主天必阴难晴。其他如“逢衣须说问良医”、“逢梅可说娣媒动”、“见梨怕主有分离”。
相似测法的运用,使得测字术获取了更大的随意性。它能脱离求测字的本身,而用另外的字来进行解拆和预测,符合易经“不易、变易、简易”当中的“变易”之理!(四)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