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寒衣节”的祭祖习俗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一年一度的寒衣节。来自中国各地的千余民众齐聚被誉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的洪洞,同祭先祖。
当日上午九点半,冬寒已近,千余民众冒着寒冷聚集在洪洞大槐树广场。整个祭奠现场被红毯铺就,伴随着行进中锣鼓的敲击,在礼仪、通赞的引领下,祭民们有秩序的向先祖神灵敬香,传肴布供,奠酒献礼。之后,向神灵敬致祝文,献上乐舞,拜神祈愿后鞠躬辞神。特别是在饮福受胙环节,游客和移民后裔争抢着祭拜过的油角、花馍、水果等供品,沾染祖先福气。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这是一种敬畏。”已是古稀之年的王志余,来自河南郑州。他只是顺便到景区参观,碰巧遇到了祭祖现场。从来没有经历过过这样的场面,他觉得新奇,又有一些庄严。“很遗憾,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再见到这样的传统场面了,希望后人们传下去。”
史载,元末明初,战乱、自然灾害频发,使得中原一带十室九空,而山西尤其在晋南则相对富庶。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当朝政府在洪洞古槐旁的广济寺设局驻员,强制万民迁徙,完成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此次移民历时50年,迁民人数达百万之众,遍布京、冀、鲁、豫、皖、苏、陇、鄂等18个省。
寒衣节,同清明节、中元节一样,作为中国人追先悼远的重大日子。按照风俗,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后代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每年此刻,都有大量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后代祭奠祖先。几百年间,中国各地移民均以洪洞大槐树为自己家乡,洪洞大槐树被赋予神性,回乡祭祖的移民后裔络绎不绝,形成了丰富的移民传说和悠久的祭祖传统。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