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②满月、剃头、命名过百晬(zuī)。
满月又称弥月、剃头等,从字面上解释,是新生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此俗自古有之,宋代对此较为重视,并沿袭至今。在历史上的中山,小孩子未满月,是不能抱出门的,到了满月这天,多由祖母或伯母、姑妈等女性长辈,将满月的孩子抱到附近的店铺,买些糖果回家,俗称为买“芝榄”(中山人的土语是糖果零食的意思),给小孩子买过“芝榄”后,就可以将孩子随便抱出街了。一般来说,到了孩子满月那天早上,要举行拜门官、拜祖先、拜“姑婆”(就是在小孩睡觉的床下,安放一个菩萨,寓意保佑孩子平安长大)等仪式,到晚饭时分,多有设宴招待亲戚朋友饮宴的习惯,过去称之为“姜酌”(因在摆满月酒宴时,先上一盘姜醋猪脚、红鸡蛋的菜式,故而称为“姜酌”)。而前往赴宴的客人都要给孩子“利是”(红包)或衣物、食品等,以示祝贺。
在历史上为新生婴儿过满月摆弥月酒的同时,中山大部分的乡村集镇的人们,还有为满月的新生儿命名、“剃头”(即理发)等习俗。在五十年代以前,中山人在初生婴儿满月的这天,不管是男婴或女婴,都要为其“剃头”,即理去“胎毛”,或称为“剃去胎发”。据《京华梦华录·育子》记载:在宋代时已流行此俗。据载,在宋代时,满月的孩子在满月那天先沐浴后剃头,称为:“浴儿毕,落胎发”。在剃头落发时,先在水中放入小石头三块或十二块、铜钱十二文、葱一根、红鸡蛋或鸭蛋十二个,然后为胎儿剃发。过去剃发多剃去前额的头发,但在明代和清代,多剃去头上后耽、中间等部位的头发,留下左右两边或前额靠顶的头发。后人只是象征性轻轻剪短即可。在剃发后,将浸于温水中的红鸡蛋在婴儿的头上轻轻绕头滚三次,寓意吉祥和驱“胎毒”,然后取出红鸡蛋的蛋黄与葱汁混合,搅拌后塗抹于婴儿头上,表示为婴儿“去污秽”。而广州话里“葱”与“聪”谐音,寓意孩子长大后必然聪明伶俐;而小石块和铜钱则表示孩子体魄健壮、发财等。现在,此俗尚存,但没有过去那么繁琐,只保留了轻轻剃短些胎毛而已,而有些人将剃去的胎毛留下一小撮用红纸包住,放在衣柜内,寓意保佑孩子快高长大、吉祥如意等。
关于民俗文化的资料之满月、剃头、命名过百晬(zuī)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