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春节习俗的问题,下面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节将近,大家是不是已经数着日子倒计时啦?
家长不妨利用年前这段时间,用轻松的方式向孩子讲述关于春节的过年习俗,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中了解春节,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
春 节
2022年2月1日
农历正月初一
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各家买糖瓜、祭灶,捎带着开始置办年货,春节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春节前扫尘,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也是去除晦气、迎接喜气的一种方式。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每到春节,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男女老幼齐齐动手。
二十五,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
【春节习俗小百科】——过年趣事多
二十六,炖年肉
腊月二十六,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由于当时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二十七,宰只鸡
腊月二十七,“鸡”与“吉”谐音,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在过去,腊月二十七宰好的鸡,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年夜饭的餐桌上如果少了一只年鸡,就不能算是圆满。
二十八,把面发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蒸糕馍贴花花”等说法。根据民间习俗,这一天,家里人都会早早洗干净手,精心制作各种面食。
二十九,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蒸好的馒头上面要点上五个红点,以示“鸿运当头”。
大年三十,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团圆饭,是指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晚餐,目的是在过年前一家人团聚并共度农历新年,中国习俗吃年夜饭后要守岁。 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吃年夜饭等。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春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可以讲给孩子听呢?
剪窗花
剪不断的心绪——期盼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图样,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快动动小手剪出漂亮的窗花,让窗户上变得热闹起来吧!
? 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刀、固体胶棒、黑色卡纸等
? 创作步骤:
1.将方形纸张对角折叠;将右边的角向上折叠;将左边的角向上折叠;左右进行对折。
2.用剪刀在折叠好的纸张上剪出几何形。
3.展开,粘贴在彩色卡纸上,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写春联
写不尽的幸福美好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几千年来,从毛笔书写到彩纸印刷,春联的形式不断演变。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春联中饱含的年味是中国人骨子里永远的珍藏。
?春联的种类
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
春条:根据不同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扫尘
除晦气、迎喜气
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去除晦气、迎接喜气的一种方式。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祭祖
祈不完的愿望——平安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祭祖一般在大年三十,百姓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前往祭拜祖先。
除夕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因常在农历腊月三十,故一般又被称为“年三十”。“除夕”中的“除”字指“去、易、交替”;除夕有“月穷岁尽”之意。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
年夜饭
吃不够的幸福——团圆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
? 吉庆有余
年夜饭的菜色各地不同,但必须有鸡有鱼,取“吉庆有余”之意。而餐桌上的鱼,更有年年有“鱼”之意,一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 顿顿有余
菜肴尽可能丰富,有些地方要多做一些饭,留到初一或节日期间,叫做“隔夜饭”,寓意一年到头吃不完,全年丰衣足食。
拜年
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正月初一是新年,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人小孩都穿上喜庆的新衣,见面多道“新年好”,互相祝福拜年。
压岁钱
道不尽的希望——多福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的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们成长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剪贴窗花、吃年夜饭、燃放爆竹、除夕守岁、舞龙舞狮、分发压岁钱……这些年,很多地方的年俗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但年味儿里所包含的的思念和祝福从未走远。愿我们的孩子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祝福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亲爱的小朋友们:
寒假期间让我们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吧,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各方面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千万不能偷懒哦!
建议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肯定或奖励。2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