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铁笔居士2025蛇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提升运势,开拓人生|!!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2-2-11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民间习俗 黄历占星 风俗民俗 测字运势 民间禁忌 生肖运势 鬼神传说 化解太岁
您的位置 >> 易德轩首页 >> 民俗主页 >> 化解太岁 >> 日本对于七夕节日的民俗文化有什么讲究吗
日本对于七夕节日的民俗文化有什么讲究吗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12生肖民俗文章) 浏览次数:1982次 更新日期:2012年10月2日 >> 进入社区

日本对于七夕节日的民俗文化有什么讲究吗

 

流传到日本的牛郎织女故事仍然保持了其原有的情节,并且形成了以爱情为主体的故事内核。日本的七夕习俗和中国一样,都是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关注“爱情”和“乞巧”两大方面,这一点在日本古书《古今要览稿》、《古事类苑》等书中都有说记述。据这些记载可知,七夕自中国、由百济(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最终传入日本,在日本兴起于奈良时代,最初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的宫廷节日,叫做“七日盆”,用于祈求婚姻美满,又称乞巧奠。从江户时代起,七夕习俗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日本人除了对个别细节作了本土化的改良之外,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习俗基本被日本代代相传下来。但在牛郎织女故事的长期流传和民俗纪念活动形式的特色化影响下,日本的七夕民俗在主题上虽未完全偏离了原有的“爱情”“乞巧”主题,但形式存在巨大差异,可以说是创新大于继承,节日民俗的流变与衍生较韩国更加明显。
    在七夕节日民俗的变更上,最明显的是日本人近代以来的公历改革在节日上的体现。本来日本跟中国一样,七夕的时间是旧历的七月初七日,但由于明治6年(1873年)实施改用公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的七月七日变为公历的7月7日;只有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7日(一说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以使节日时间与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在具体的七夕民俗活动形式方面,日本更是因地而异,有歌舞表演、焰火、抬轿子等各种日本特有的节日行为,非常热闹。例如仙台的七夕祭就有一个特色,它在正式的七夕祭之前会进行一场大型的烟花祭,这是仙台市役所会组织的烟花汇演,庆祝七夕的到来。此外京都七夕祭作为日本国内三大祭之一也十分著名。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京都的学术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古文化也传承保留得相当完好。京都七夕祭的活动十分丰富,有相扑节会、七夕立花会(插花会)、御洗手祭、恋爱成就祭和乞巧奠等几大部分组成。所谓“立花会”,即指室町幕府时代,将军和公卿朝臣为庆祝七夕祭而举办的法乐会,法乐会以表演插花艺术为主,故名为“立花会”。所谓“御洗手祭”,主要源于菅原道真(平安时代的公卿、学者)七夕洗手的故事,据说道真曾在京都北满宫的神明之前供奉了某位故人生前喜爱的墨砚、水罐和角盆,并在七夕之日于此地吟唱了著名和歌,吟唱完毕后他用水罐和角盆洗手。道真当时的这一随意举动后来被日本人作为一种仪式保留下来,人们在京都七夕祭上给别人洗手,就有了替对方洗去霉运的寓意;而所谓“恋爱成就祭”其实就是年轻男女在节日的竹子上写上(或刻上)自己暗恋的人的姓名,然后把竹子供奉给神明,祈求恋爱顺利,梦想成真。此外,香川县的金刀吡罗宫、神奈川县的平冢市和富山县的高岗市也是七夕民俗最为著名的几个地区。
    应该说,日本的七夕民俗活动中最为独创性的就是“竹签许愿”。日本人每逢七夕祭就必定会在树上或竹子上挂上五颜六色的“短册”,以示庆祝和许愿。最初的短册是用红、青、黄、白、浅黄的彩色纸和长条诗笺制作成的,到了江户时代,短册被加上了装饰的檐头,然后用竹子竖起来。这种挂“短册”的做法在沿用的过程中成为普遍的彩笺,人们开始在上面书写心愿,于是,七夕成了日本人诉说心愿的日子,他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彩纸上,把它们挂在竹林上(也有的放入江河中),或是连同许多纸质的装饰品悬挂在自家的小竹子上,以此来祈求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的习惯。因此,日本的七夕民俗在流传过程中渐渐深化出了更多的祈福内容,不再局限于中国传统的“爱情”“婚育”“手巧”,更像是全面的祈福节日,尤其受小孩子的欢迎,孩子们在这一天将自己的愿望在纸条上写好,再折成鸟雀的形状穿在柳枝上。穿的纸条多了,一串串远远望去,也颇有鹊搭桥的味道。所以,挂满了祈福和心愿彩笺的小树,成了日本七夕的最大标志。
    此外,日本还会举行一些诸如选美活动、马拉松、七夕舞会形式的纪念、庆祝七夕的民俗活动,有些人们还会到商店购买粘米做的小点心来吃。这些民俗行为可能与中国传统的七夕毫不沾边,但它们逐渐融入日本的七夕民俗文化,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得到发展延续,那么这种民俗行为也就无可置疑地成为整个七夕民俗中的构件。这个过程是七夕民俗流变过程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仅仅是这个流变过程中一个过程。易德轩为你进行解说。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下一篇民俗文章:关于雷族及其民俗文化

相关文章

生肖运势 易德轩
生肖运势
生肖运势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易德轩网 2006-2019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