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处暑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民间习俗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知不觉,处暑节气悄然而至。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虽然也有个暑字,却与小暑、大暑中的暑字之义不同。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即将结束。
元吴澄的着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呢?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活动,也就是“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还有拜土地爷、开渔节、泼水狂欢等传统习俗活动。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此时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们生活、饮食、起居也要相应地调整,顺应自然,否则极易引起疾病。
处暑节气如何养生?
1.保证睡眠防秋乏:夜间 0 点至 4 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中午 12 点至 13 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所以在以上两个时间点尽量休息,保存体力,缓解秋乏。
夏季的时候白昼长,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晚睡习惯,我们就应利用处暑这个夏秋交替时间段,慢慢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顺应白天越来越短的自然现象,最好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
2.饮食调整:处暑后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3.少开空调防着凉:人们也应把养生意识由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若再长时间开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此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防止脐部着凉。还应常开窗,让空气流通,促使室内残留的暑湿之气排除。
4.健康茶饮防秋燥:处暑过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假如等到秋天干燥的天气真正来临,出现皮肤干涩、鼻腔干燥、口燥咽干等症状,再“治燥”就不容易了。所以可以饮用萝卜茶,即将白萝卜切片煮水,用此水冲泡茶饮,具有解暑开胃生津之效。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处暑节气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