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大暑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2年7月23日4点06分49秒,将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这个时间也是夏秋之交,冬病夏调和长夏养脾的最关键时期。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思是到了大暑小暑节气,雨水多,天气闷热且潮湿,就像在火炉上蒸煮一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节气的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古人把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 | 盛夏的夜晚,萤火虫卵化而出,飞舞在腐草败叶上,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土润溽暑 | 大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壤高温潮湿。三候大雨时行 | 大暑伏天,时有大雨,雨水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长夏养脾
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养心是夏季保健的一大关键点。而长夏属土,对应的脏腑为“脾”,所以长夏养生的重点是养脾。湿为长夏主气,因此,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中主张“长夏养脾”,养生必须健脾、利湿。同时,又是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关键时期,多喝扶阳姜茶是非常好的健脾、暖胃、驱寒、祛湿的方法。
@-----------------------易德轩提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